「聽話」─大人、孩子都要學
手手姐姐小時候的髮型,永遠都是出自媽媽的手所剪的─西瓜皮,我的臉其實肉又圓,髮量又多,搭配上媽媽牌髮型,一整個臉看起來就很呆,不過我媽說~她的手很不巧,無法幫小孩綁頭髮,而且家裡很多事,忙死了,所以最快解決小孩蓋頭蓋面、一頭亂髮的問題,就是喀嚓、喀嚓……剪了,總之我媽沒啥審美觀念啦!(她一定也覺得小孩不懂什麼叫美)所以每次被抓去剪完頭髮,我都得躲到棉被裡哭一哭,因為沒有人喜歡一臉呆相啦!
學校裡很多女同學都留長頭髮,她們會梳漂亮的髮型,綁漂亮的髮飾,所以我們還是會偷偷羨慕。我的姊姊比我有用多了,她把羡慕化為實際的行動,有一次,媽媽又要叫我們剪頭髮時,她知道說不過媽媽,所以就乾脆直接躲起來,我媽滿山遍野的到處叫她、找她,怎麼樣她就是不出現~最後媽媽沒時間繼續跟她耗,只好撂下狠話說…「如果妳的頭髮一天沒整理、沒綁好,我就把妳的頭髮剔光光。」
姊姊的抗爭,真的讓她擁有了一頭長髮,為了保住心愛的頭髮,也練就了一手很厲害的整理頭髮功夫,(後來甚至變成美髮師)不過從她的「不聽話」,到後來媽媽的「撂狠話」,讓姊姊終於變成「很聽話」(針對頭髮的事),事情看似和平落幕,且從美好的方向發展,但這中間沒有任何人是贏家,二個皆是輸家~因為親子之間的意氣之爭,讓彼此都沒有台階下,等到孩子長大後可以逃了~就逃得遠遠了。
媽媽和孩子,本來應該是最親密的才對~不過就是因為很親密、距離很近,衝突也容易發生~有些孩子,奮鬥力堅強的,對於大人(未必正確)的要求、責罵、說教、說理…如果覺得不合理,會用些大人討厭的方式抵抗,這些訊息如果被解讀成孩子不聽話,那孩子就真的變成了「不聽話」,但如果解讀成孩子想要大人聽聽他想講的話,即使孩子講的話非常令人吐血,只要能讓孩子把心裡的話講出來,糟糕的話講出來後~會神奇的自動消失,孩子知道自己被看見、理解、包容後~歪掉的心,會有自動較正的功能呢!
有些孩子,如果比較息事寧人/無助的那種,怕大人生氣,就會把話/想法都往肚子裡吞,這些孩子可能就是大人眼中的乖孩子,但乖孩子受的其實都是更難痊癒的內傷,而且孩子的配合,更可能助長了大人的錯誤,就像有些大人會用自己的情緒讓孩子聽話~孩子因為很愛、很需要大人,所以乖乖配合,無助的孩子哪知道自己已經助長了大人對自己的情緒勒索,而大人明明也是愛孩子的,卻因為孩子的善良,而讓自己變成了壞蛋而不自知(或無法回頭)呢!
繪本故事中~有二個故事,我覺得挺妙的~「逃家小兔」示範著親子間的「對話」,「和甘伯伯去遊河」則是示範著要孩子「聽話」,「對話」與「聽話」其實在教養中一樣重要,只是如何拿揑、實行,就是一門智慧了。
逃家小兔裡的小兔是一隻想叛逆、逃家的小兔子,他對媽媽說了些媽媽不會想聽的話,不過媽媽沒有生氣,沒有訓話,除了讓小兔子講,還陪他講,最後小兔子天花亂墜的講完後,不僅打消了離家出走的念頭,還開心的找媽媽抱抱。
至於「和甘伯伯去遊河」~甘伯伯是大方的人,他答應了小孩及各種小動物的要求,讓他們上船一起去遊河,不過為了安全上的考量,他訂了不同的規定要大家遵守、聽話,一開始大家都很開心的答應了,後來漸漸失去耐性後,就把規定忘光光,結局就是大家(連同甘伯伯)一起翻船,通通掉進河裡……大人要孩子聽話,不是沒有理由的,只是聽話的理由,如果可以因著「對話」而讓孩子更加明白,或許甘伯伯就不必陪著大家一起掉進水裡了,但有時孩子就是得真的試過、吃過苦頭才能明白大人的叮嚀不是平白無故的,這時就是平靜的陪伴孩子走過一遭,讓孩子跌點跤、受點傷、流點鼻水……,孩子在試過、吃了苦頭後,大人如果還能有張開雙臂擁抱孩子的能力,那孩子就能從事件中明白為何需要「聽話」,自然也就會「聽話」了。
要孩子學「聽話」,除了搞得很緊張、很可怕的選項之外,其實也可以很放鬆、很藝術、很充滿緊張與驚奇……陪孩子走過生命裡的每道難過的關卡,雖然痛苦,但會讓自己更有智慧,而且得意的回憶會累積更多呢~
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
https://www.kidsbook.com.tw/books/view_book.asp?id=9056
逃家小兔
https://www.kidsbook.com.tw/books/view_book.asp?id=5303
Mr.Gumpy,s Outing(和甘伯伯去遊河)
https://www.kidsbook.com.tw/books/view_book.asp?id=8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