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讓「讀繪本」,成為「毒繪本」

大概在25年前,手手姐姐第一次透過某位推廣兒童文學的教授,認識了許多國外翻譯成的繪本~當時我二十幾歲,這些色彩豐富,畫面滿版、圖案美麗、故事有趣的書,馬上擄獲了我的心……當時覺得能擁有這些書,完全是大確幸,所以沒結婚、沒小孩的我,因著自己,收藏著繪本/故事。

後來,我開始在工作的地方─兒童才藝教室,用繪本引導孩子們思考、寫作,發現國小階段的小孩,就算我拿圖很大,字很少的繪本講給他們聽,給他們看,孩子們仍舊是興趣昂然~繪本的故事,像是一把鑰匙,也像是盤開胃小菜,更像是塊好吃的甜,讓背負著父母期望的孩子們,在這堂剝奪了他們應該好好遊戲時間的額外的課程,可以有點好心情,小動力,而事實證明,也確實是這回事呢~

開始營運沒多久後,我的第一個孩子也出生了,店裡有著各式各樣的繪本故事,我當然不會吝嗇把一個故事、一個故事講給孩子聽~當時繪本剛在台灣社會流行,加上可能一開始是素人,但就在出版的書莫名暢銷後~就變成 權威的親子專家的推波助瀾下,讀繪本的年齡層,整個往下降~透過書的故事傳達,讓孩子認識、經驗這個世界,本來以為是挺不錯的好想法,不過真實從自己的孩子及整體孩子們對的反應觀察後,不得不承認,起步早,未必真的好。

在許多年前,一位英文系的教授─張湘君曾寫過一本書~「我的孩子不會講中文?-張湘君對幼兒全美語教育的省思與建議」,那是她對自己孩子的反省,因為她的小孩,不論是在學校(幼兒園),或是家裡,她所提供的環境,都是全美語,本以為那是給孩子學習另一種語言的很好方式,但漸漸的,她看到孩子的行為、態度、價值觀開始偏差,不得不讓她正視自己當初的〞正確以為〞,可能是非常的錯誤,所以她把自己的失敗實驗結果,寫成書~希望讓更多,可以不要步入她的後塵……只是她也知道,她的失敗老實說,可能只是狗吠火車,起不了什麼作用,但是許多年前看完她的書寫之後,心裡卻是對她願意承認錯誤這件事,挺佩服的就是了。

現今孩子的上學時間,已經提前成誇張的早了~有些是因為父母雙薪,不得不早早就被送進保姆班(可能滿月後就去了),有些即使幸運的可以留在父母身邊(有一個全職),但還是脫離不了「3歲定終身」、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」的魔咒,依然很早就被送進學校(4歲還沒開始上學的,差不多要被看成異類了),只是這些孩子,也許在〞無知〞(不知道這樣其實是對自己一輩子的傷害)的情況下,學習成果出眾,但太早失去家這個重要的基礎、依靠,即使長大後擁有了世俗條件十分優越的生活,但內心深處的莫名黑洞,卻已是真實存在的傷害。

學前教育的蓬勃發展,讓本來不應該具有教育/說教意味的繪本故事,也開始因著教育而變了調,孩子的聽故事中,有著大人沈重的期待(例:早早可以有自行閱讀的能力、愛看書)、不懷好心眼的意圖(例:有些學校會以此特色、成果成為招生特色)及因教育規劃的狹隘(學校會因課程主題而找相關類型的故事),愈早接觸這樣教育模式的孩子,他們的眼神中,對閱讀無法再有期待,因為他們所到的閱讀,只有教導,沒有照顧到孩子的心,自然也無法體會

過度的強調〞啟蒙閱讀〞,讓根本不應該閱讀年齡的孩子閱讀~其實是大人對孩子的揠苗助長、殺雞取卵……我們的推廣閱讀已經行之有年,但長大後的孩子對閱讀真的感興趣了嗎?著迷於網路遊戲、網路上癮的人其實更多吧!反倒是以前沒那樣積極推廣,愛書/愛書本閱讀的人還更多呢!

閱讀擺錯位置,畫錯重點,就是毒、就是害,大人真的得摸著良心老實承認啊~……

與孩子分享一個感動著自己內人的故事,即使那樣的故事,對孩子而言,是無法理解的,但大人傳遞著自己發自內心的感動/愉悅,孩子會記住這份美妙的感受,有些故事,會讓大人反思/反省著自己,當我們透過故事,有了自我教育的能力,孩子也將因為大人的示範,而學習到了自我教育~~

繪本/故事的閱讀/選擇,大人的感動、感覺,絕對重要於孩子,讓繪本故事的閱讀,更健全/自信於成人的心,因為只有大人的心對了,我們的所做、所為,才能是真正造福於孩子的正確選擇,否則立意良善的繪本故事,也只能是謀殺孩子的錯誤工具罷了。

別讓「讀」繪本,成為「毒」繪本,從今天開始,為孩子(自己)挑個好故事,就順著大人的心走吧!用分享代替說教,也請記得,故事更不等於學習……

Facebook 外掛功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