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媽媽的做粿態度,學習做麵包~(新年繪本,紅通通推薦)

再過半個月(15天),就是農曆過年的日子了~應該是現在的生活太便利了,也讓過年的氣氛愈來愈淡了。

在我小的時候,過年除了忙人的事,忙神(大地之靈、宇宙之靈)的事,似乎才是更重要的~所以大概從半個月前開始,媽媽就得在心裡規劃好,看什麼時候要搓湯圓,什麼時候要做粿(一般過年都是做「紅龜粿」、「年糕」、「發粿」,有時也會搗麻糬),搓湯圓或做紅龜粿,是小孩可以幫忙的,(小孩不想幫忙也不行,因為農家的事很多都得靠人力完成,小孩也是種不可浪費的人力)至於做年糕,就顯得很神秘兮兮了~記憶中,我家的年糕都是在我一覺醒來時,它們就很神奇的變出來了,很像我爸、媽用魔法棒輕輕一揮,就完成了。

所以我永遠不知道年糕是怎麼做出來的,小時候也從來不會質疑,為什麼做年糕沒叫小孩幫忙,是後來長大後~我在書店的讀書會裡,才從其他媽媽的口中聽到~原來做年糕時,怕小孩會亂問問題,如果不小心講了什麼不太吉祥的話,那做出來的年糕,可能就會失敗。年糕的成敗與否,可是關係到一家子來年的運勢問題,怪不得我的父母,總選擇在深夜,孩子們都到周公的世界遊玩去的時候,才神秘兮兮的一起做著年糕~不過,我覺得這也製造了另一種屬於爸、媽的浪漫活動,想像著二個人,(尤其是對廚房事務不熟悉的爸爸)齊心的為著一家子未來一整年的幸福,揮汗在深夜的廚房裡,手和著米漿,討論著糖要加多少,用著感官判斷米漿的濃稠度是否適宜……雖然辛苦,但齊心完成的年糕,裡面帶著滿滿人的心意,怪不得我小時候,總覺得自己家裡做的年糕,特別的美味。

我家的紅龜粿、湯圓(草仔粿也是),都是從浸泡糯米開始,糯米也是自家種的,泡糯米、把米磨成米漿,再把溼答答的米漿裝進棉布袋,用一根長扁擔,加上麻繩,把棉布袋五花大綁在長板凳上,時不時還得用手將布袋搓揉、調整姿勢一番,讓裡面的水慢慢的流乾,留下糯米磨成的粉~光是這些工夫,就得幾乎耗上一整天的時間,有時候媽媽會在傍晚用石磨磨米,晚上有充份的時間,可以讓水慢慢瀝乾,隔天一早,就能開始做粿了。

瀝乾的糯米粉,到變成紅龜粿,還得花上另一番折騰人的工夫~我們會把糯米粉放到大竹篩裡,然後媽媽及小孩們,圍在竹篩的周圍,竹篩是放在地上,我們個個坐著小板凳。揉米糰,需要花很多力氣,所以竹篩放地上,是最恰當的。

通常媽媽會分配給大家不同份量的米粉,拿到米粉後,媽媽並不會像老師一樣,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解釋該怎麼做,我們也不會問,就是用眼睛觀察,用自己的手去實驗,經驗不足的人,會被那些粉給控制,搞得灰頭土臉,經驗足夠的人,就知道如何控制那些粉~我也是在一次一次的實際操作中,慢慢的體會出如果控制那堆粉的能力~~每一次做粿,因著糯米粉的含水量、天氣濕度及當天心情的不同,會遇見不同的狀況,媽媽似乎總知道〞無常〞是正常的情況,所以得想出不同的對應方法~總之,過程有時或許沒那樣順利,但最後總能一次一次的做出好吃的粿就是了。

做紅龜粿或搓湯圓,會加上紅花粉染色,小時候我對粉紅色的湯圓,有著莫名的偏好,總覺得粉紅色的特別的好吃~紅龜粿需要印模的幫助,才能變出烏龜的圖樣,但是可以掌管印模的人,通常都是姊姊或大人,這點讓我小時候很嫉妒。搓湯圓靠的不是工具,靠的就是手的技巧,剛開始總是搓出一堆橢圓形的長湯圓,奶奶會說這樣不及格,得收回再搓搓~雖然吃進肚子裡,最後跑出來的樣子,也早不是圓圓的模樣,不過也就是這樣的要求,後來我除了可以搓出很圓的湯圓之外,還能同時一次搓四顆湯圓。有一次冬至在家搓湯圓時,我表演了一次搓四顆湯圓的神技給女兒見識一下,女兒覺得媽媽很神。(當然女兒搓出的橢圓湯圓,也同樣被我要求收回,再練練…)

小時候做粿~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家人自己要吃的,所以就靠著自己的感覺下去做了,似乎沒有特別的講究,但老實說~還確實美味。長大後,離開了鄉下的家,鄉鎮裡的資源,便利了許多,我家也漸漸的不再用手搓粿了。(媽媽後來不知去哪搞了一台攪拌機~好像是麵包店淘汰的,她搬回家請鄰居修理後,就成了她的得力幫手)

用糯米做成的粿,似乎隨著農業時代的遠離,也漸漸的離開了人的生活~取而代之的,是用麵粉做成的麵包。

想親手做麵包這件事,也是最近這幾年才開始想嚐試的~麵包在我的童年記憶裡,是陌生的~酵母粉是什麼東西,我以前更是不知道,加上麵包其實到處都買的到,所以讓我更不會想自己動手做麵包~

我家第一次做的麵包,是麵包機做出來的~前幾年很流行麵包機,我在當時,也跟人家湊了熱鬧,買了一台機器~後來,買了幾本關於做麵包的書,有照著書上的配方,依樣畫葫蘆的跟著做了幾次,不過老實說~做出來的麵包,並不好吃~有時女兒看到我又大張旗鼓的捲起袖子,準備蠻幹一場時,她們心裡應該很想告訴我~媽媽,麵包店其實很近,妳可以不用這麼忙啦!

一直跟麵粉沒辦法變熟悉,是我內心的一種沮喪,明明都照著書上寫的,每項材料也都用電子秤精確的量過,怎麼還是做不出有靈魂味道的麵包呢?後來有一次,我想起了小時候跟著媽媽做粿的情形,我決定跟著自己的感覺走,不再被書上的份量、文字束縛~反正不好吃就不好吃,又不是第一次不好吃~說也很奇怪,自己憑感覺搞出來的,竟然還比較好吃呢!

我的新發現~我分享給我的孩子,所以我就帶著她們,像我小時候一樣,用自己的感覺去搓揉手中的麵糰,當然還是會有失敗的時候,但就像我自己娘家爸爸說的~做給自己吃的,怎樣都能吃啦!心意是讓食物變美味,也更具能量的另一項重點喲!(如果要做去賣錢的,就得對的起自己跟人家收的每一分錢)

不論是過年,或是過日子~自己對生命的態度,才是真正的重點,我想在這失去年味的年代,找到自己的過日子態度,是現階段過年的另一層意義!便利的生活,真的很容易讓人不知不覺失去了自己,找到自己的力量~也是我們可以帶給孩子最實質的教導,我那位鄉下長大,沒上過學的媽媽,我現在才發現,她比我這個上過學的人,還更能掌握住自己的力量呢!

感謝著她~

為孩子說一個新年的故事吧!孩子長大的回憶裡,會多了份父母為他們創造的甜美回憶喲!

http://bit.ly/新年繪本

#新年繪本

Facebook 外掛功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