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身旁的大玩偶
應該是在我小學三、四年級的時候吧!我的生命裡出現了一隻陪伴我度過許多喜、怒、哀、樂的兔布偶。
那隻布偶是姐姐國中家政課時做的作品,住鄉下的孩子,其實很少有個比較「像樣子」的玩具,就算有,大部份也都是撿人家二手的,所以,當姐姐的那隻兔布偶作 品,從學校打完分數帶回來時,馬上就被我二話不說的鴨霸起來,占為己有了。(姐姐大概也覺得作品有人讚賞,所以就大方割愛嘍。)
我不知道為什麼,就是喜歡它,它的模樣其實有些好笑、有些呆,但在我的眼中,它就是一整個的完美,如果有人敢嫌棄它,我可是會和他拼命的。真的是非常、非 常的喜歡,晚上睡覺會抱著它,白天玩扮家家酒,也一定有它的份,就算到了5.6年級時,後來家裡多了幾個類似芭比的二手娃娃,有時和妹妹在玩時,那隻兔布 偶,也一定有它軋一腳的戲份,(它其實和芭比的感覺很不搭說……)我絕對不會冷落它。
在那時候,我喜愛它的程度,根本就超越了最常與我玩在一起的妹妹,因為妹妹會和我吵架,有時還會害我被罵(我家有一個很令人撞牆的規定是─有紛爭時,大的 要讓小的,大概就是因為這樣吧,所以我家的手足之情,實在平淡,因為大家都一肚子氣…),而兔布偶完全不會,有時如果我需要躲起來哭時,它總會靜靜的陪在 我的身旁,聽我講心裡的話(例如:大白兔(兔布偶的名字),我可能不是媽媽生的……)陪我一起同仇敵愾,偷罵想罵的人,我常會抱著它哭,有時哭著、哭著, 就趴在它的臉上睡著了,等到睡醒之後,才發現它的大臉上有我的淚痕……。
在那個時空,還好鄉下夠大(很多地方可以躲),爸、媽夠忙(罵完或打完後就閃人),小孩夠多(罵了或打了較不心疼),所以,我才能有機會兔布偶發展出這麼 一段堅毅的情感,也因為有它的存在,我才能把自己心中的怨氣吐露出來,不至於變成一個小小的〞悶燒鍋〞。
能擁有一隻布偶,一直是我心裡覺得慶幸又美好的事,所以自己有了二個孩子後,我當然也會準備給她們嘍!當孩子小的時候,那些娃娃和布偶,確實扮演了良好〞 玩伴〞的角色,看著孩子在我們身邊的一個角落,玩著爸爸、媽媽的遊戲,又是哄睡、又是背背,十足小媽媽的模樣,讓人覺得真是可愛。在遊戲進行時,那些娃娃 都是寶貝,不過只要一抽離了遊戲角色,娃娃們隨即被棄置一旁,像是沒人愛的爛玩具,落差之大,讓一旁的大人,也覺得非常好笑。
隨著孩子年紀長大,娃娃或布偶也漸漸的成了床頭一角不起眼的擺飾,不過,偶爾我仍舊會送孩子或允許她們買些新的布偶,至於她們有和布偶發展出什麼特殊且珍 貴的情感嗎?好像也沒有。不過,我仍舊覺得每個孩子的童年,就應該要有幾隻布偶陪伴的記憶才行。(有時父母對待或教養孩子的方式,會給人匪夷所思的感覺, 其實都不是沒有原因的…,就像我對玩偶的堅持,也是很讓人覺得奇怪的。) 布偶除了玩、除了抱,它其實也可以成為消氣的好工具。
有一次,二個女兒在房間默默的爭吵,因為很默默,所以完全沒有驚動到在客廳看電視的我。原本以為孩子已經睡著,只是當我走進房間一看,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。
我看見大女兒已睡著,小女兒獨自坐在自己的床上掉眼淚,手上還拿著沒有筆芯的自動鉛筆往自己的手背上戳,這十分不尋常的舉動,讓我知道一定出了大事。我走 到孩子身邊,先用手制止孩子用筆戳自己的行為,接著我詢問她怎麼了,孩子剛開始不講話,於是我就說:「姐姐欺侮妳了嗎?」我知道會吵架,雙方一定都有自己 的立場,站在悍衛自己立場的角度來看,應該沒有誰欺侮誰、或誰對誰錯的問題,我之所以會說〞是姐姐欺侮妳嗎?〞這句話的主要目的,是要讓孩子知道,媽媽是 以站在她這邊的切入角度(換種說法就是~我和妳同一國啦!),來了解整個事件。
孩子知道,我不是來責罵她的,所以就開口說話了。她把她和姐姐爭吵的來龍去脈說給我聽,這二個傢伙為了同一件小事,早已上演過不少次的小爭吵,前幾次都因 我在場,大概是賣媽媽一個面子,所以總在小口角後,就草草收場,這一次因為媽媽不在身旁,所以二人就盡情發揮、痛痛快快,外加小心控制音量的好好吵了一 次,大概吵得非常盡興吧!所以才讓小女兒出現從未有過的反常行為。
我聽完孩子〞單方面〞的論述後,我就說~妳現在一定很生氣,而且很想很用力的打姐姐,對不對?孩子點了點頭。接著我又說~可是如果妳打她,她也會打妳,妳 怕妳們打架,會讓媽媽不開心,所以妳就只好坐在這裡哭,然後用筆戳自己,對不對?(有時大人要變成孩子的代言人,幫助她表達心裡的想法),孩子又點了點 頭,我跟她說,妳可以生氣,不過妳如果找自己的手出氣,而讓手手受傷,我會很難過(因為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…),不然這樣好了,妳就打妳的象象抱枕出氣好 了。
我很阿呆的把她的象象抱枕拿給她,只是她提出抗議,她說~我不要打〞我的〞象象(我怎麼會叫她打自己喜歡的東西呢?我真的蠢),後來我告訴她,那我去偷拿姐姐的大熊布偶給妳打,妳想怎麼打都行……
我把姐姐的大熊遞給她,只見她像抓狂似的,又捶又打,還在熊的手臂上咬了二口……在一旁陪伴她的我,看見孩子憤怒的模樣,心頭確實一驚,我這時才明白,原 來我一直認為是「小事」的事,在孩子心頭上的解讀,卻完全是件「大事」,孩子今天會爆發出如此大的氣,有部份的原因,絕對跟我對那事件的忽視有關。
孩子的情緒,就像強颱過境,我沒有制止她,讓她盡情的發洩,大約五分鐘後,孩子在熊的腳上大咬一口後,最後再重重的把熊往角落摔去,整起事件…似乎逐漸到了尾聲。
我問她,還想打嗎?如果需要,媽咪幫妳把熊抓回來,孩子搖了搖頭,我把她摟進懷裡,讓她在我的懷裡結束哭泣,後來我問她要不要到外面喝口水,她說好,所以我帶著她到客廳坐坐。
我對她說,姐姐有時確實可惡(沒辦法,手足有時難免看對方不順眼),不過我知道,妳也不會讓她欺侮妳(我家老二,也不是省油的燈,這點我很清楚),媽咪知 道妳今天很難過,我陪妳,妳現在有好一點了嗎?(我知道她已經好了,從她的表情就可以解讀出來),她點了點頭,我見她心情已平復,再抱了抱她,她表達自己 想留在客廳,做點想做的事,我說ok!
後來,我聽見房間門打開的聲音,我知道應該是大女兒,我走進房間,看見她閉著眼睛躺在床上,我知道她其實沒有睡著,所以走近她的身旁,搖了搖她,我說: 「妹妹剛才很生氣,妳知道嗎?」她告訴我,她們剛才有吵架,然後簡單的陳述了事情的經過,我聽完她的說法後,沒多說什麼,只問了她~「妳有因為吵架而影響 了就寢的心情嗎?如果有,需要媽媽陪陪妳、聽聽妳、抱抱妳嗎?」她搖了搖頭(她清楚媽媽在處理妹妹的情緒,所以沒占用我太多時間,在這方面,大女兒總會適 時的表現貼心…,不過,這中間也是經過很多的努力、溝通與陪伴,不是一開始就這麼美好滴…),我見她表情平靜,所以幫她蓋上被子後,就回到妹妹的身邊去 了。
氣只要發洩出來,就沒有氣了,問題只要好好解決了,也就沒有問題了。根據以往的經驗我知道,同樣的這件事,以後不會再發生了。
以前有部電影叫「孩子的大玩偶」,電影裡的大玩偶指的是爸爸。有些時候,孩子需要玩偶的需求比需要迫切的想教會孩子,為人處事道理的父母還多(道理孩子其 實都懂,至於做不到,也一定有其他的因素,只是大人很愛不斷的在道理上〞加強語氣〞,其實是做白工,因為同樣的話講多了,就變成嘮叨…沒有人喜歡一天到晚 嘮叨的人。),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中,有需要時,我會選擇變身成「玩偶」的角色(叫父母不說話比說個不停更難,所以~學習不說話是門比較困難的課題), 「就只是」提供陪伴的感覺,什麼也不多說。
以前總搞不懂,為何自己的孩子對玩偶的依戀程度不高,如今知道,原來自己一路上對母親角色的努力學習、思考,就能提供孩子安心、放心的需求滿足,(自己其 實已經變成孩子的大玩偶了)也是因為這樣的努力,所以就算孩子都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年齡階段(一個國一,一個小六),我仍舊能和她們的心~感覺貼近,這樣的 學習,這樣的價值,雖然平凡,但我覺得真的挺好……
繪本中~ 有出現布偶(玩偶)的故事,我都喜歡~在書店裡,也擺放著台灣生產的手工布偶販賣,每次碰到喜愛布偶的孩子,我總會多看看他們的眼神……我相信,就算他們 暫時無法擁有「爸媽牌的大玩偶」(我會努力的耕耘父母,讓父母變得可愛一點…)有了布偶的陪伴,他們就算暫時的傷心,也一定不會孤單……